我叫乔安,一个给非盈利组织做账的志愿者。
工作枯燥,就是对着一堆数字,查漏补缺,确保每一分钱都干净。
直到我刷到一个叫“山那边的小孩”的公益直播。
主播声泪俱下,屏幕前的观众哭成一片,捐款数额一路狂飙。
故事很感人,场面很热烈,只有一个小问题。
他们的账,对不上。
他们想用眼泪和故事来募捐。
我只想问三个问题。
关于成本、关于监管、关于那些藏在感动背后,不为人知的数字。
有人骂我冷血,骂我没人性,要把我人肉出来。
他们说,爱心是不能用数字衡量的。
我说,不被数字监管的爱心,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。
这是一个计算器,戳破一场价值千万的感动的故事。
1手机震了一下。
我妈发来的链接,附带一句“安安,看看,太可怜了,妈捐了五百”。
我点开。
一个叫“山那边的小孩”的公益直播间。
屏幕里,一个面容清秀,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,正对着镜头哽咽。
他叫文光,大家都叫他文老师。
“……孩子们没有过冬的衣服,他们的教室,四面漏风……”他身后的屏幕上,滚动播放着一张张照片。
皮肤皴裂的小孩,破旧的课室,泥泞的土路。
配合着悲伤的背景音乐,催泪效果拉满。
评论区已经哭成一片汪洋大海。
“太心疼了,已捐一千,绵薄之力。”
“文老师辛苦了!
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光!”
“我一个大学生,只有五十块生活费,全捐了,希望孩子们能暖和点。”
捐款链接像瀑布一样刷新,右下角的筹款总额,已经突破了三百万。
我妈又发来一条消息:“你也捐点吧,就当积德了。”
我回了个“好”。
然后把手机横过来,戴上耳机,把直播投屏到电脑显示器上。
我不是要捐款。
我是要算账。
我是乔安,一个非盈利组织的财务志愿者。
我的工作,就是和数字打交道。
我看过太多账目,干净的,混乱的,还有一些……做得特别“漂亮”的。
这个“山那边的小孩”,账目就做得太漂亮了。
直播页面下方,贴着一张“项目预算公示”。
写得很笼统。
物资采购:200万。
运输与执行:50万。
项目行政成本:50万。
总计:300万。
我拿起手边的计算器,按了几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