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澈的实验室坐落在迷雾之城的核心地带。
这里是科技的堡垒,钢铁与玻璃交错,冷光灯下,仪器的嗡鸣声不绝于耳。
林澈习惯了在这种理性的环境中思考和工作,她总相信一切都能被公式和数据解释。
那天傍晚,雾比往常更浓。
林澈正在调试新一代量子共振仪——一种理论上能捕捉微观能量流动的设备。
她的助手己离开,实验室只剩她一人。
仪器屏幕上跳跃着一串异常数据,林澈心生疑惑,决定亲自检查传感器。
当她俯身靠近主控终端时,仪器突然发出刺耳的尖鸣。
空气仿佛凝滞,西周的光线变得扭曲。
林澈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,手指触及控制面板的瞬间,眼前景象骤变——实验室消失了,她仿佛置身于一片灰色迷雾中。
迷雾中,一个人影缓缓浮现,轮廓模糊,面容无从辨认。
林澈惊恐地后退,却无法动弹。
那个影子没有说话,却在林澈脑海中留下了一串模糊的信息:城市的过去,契约的秘密,科学之外的真相。
下一秒,林澈被剧烈的晕眩感拉回现实。
仪器恢复正常,实验室依然冷静无恙,只有她的心跳急促如鼓。
她看着屏幕上的数据,发现刚刚那段异常信号己消失,仿佛从未存在。
林澈深呼吸几次,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她告诉自己,这只是疲劳导致的幻觉,可她很快发现,自己对这次经历无法释怀。
她在数据记录里反复查找那段异常,却只剩一片空白。
仪器的记忆仿佛也被那迷雾抹去了。
夜色渐深,林澈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。
城市的雾气在路灯下流动,仿佛无数幽灵在窥探。
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那个人影和它留下的信息。
科学一首是她的信仰,是她理解世界的钥匙。
可那一刻,她第一次怀疑,科学的尽头是否真的就是真理。
第二天,林澈带着满腹疑问来到市立图书馆。
迷雾之城的历史资料极为丰富,她决定从城市的诞生开始寻找线索。
图书馆里,老旧的书卷散发着尘埃的气息,电子数据库中关于“灵体契约”的资料却寥寥无几。
她在一份百年前的报纸上发现一则奇怪的新闻:市政厅附近曾发生多起“灵异事件”,目击者称看见迷雾中浮现人影,伴随强烈的能量波动。
林澈继续翻阅资料,找到一本名为《迷雾之城隐秘史》的著作。
作者是一位遗世独立的历史学家,书中提到城市的建立源于一场神秘的契约,契约双方却始终未被历史记载。
城中流传着一个传说:每当科技进步到某个临界点,迷雾就会变得异常浓重,灵体会在城市边缘出现,提醒人类不要忘记某些不可言说的规则。
越看,林澈越觉得这个传说与自己的经历有某种关联。
她开始怀疑,迷雾之城的科学与灵异并非完全对立,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共生。
她翻阅城市的能量流动记录,发现每隔数十年,确实会出现一次无法解释的能量异常,伴随着大量关于灵体的目击报告。
在调查过程中,林澈结识了一个叫李然的图书管理员。
李然对城市的灵异传说颇有研究,见林澈如此执着,便带她参观了图书馆的地下档案室。
那里收藏着更多未公开的历史文件和私人日记。
“你真的相信这些灵异故事吗?”
林澈问。
李然微笑:“信与不信都无所谓。
迷雾之城本来就是科学与未知交织的地方。
你看——”他递给林澈一本泛黄的手记。
手记的主人是上世纪初的科学家,也是城市能量网络的设计者。
手记里详细记载了他在一次深夜巡查时,偶遇迷雾中的灵体,并与其‘交流’的过程。
他在手记末尾写道:“科技能揭示世界的表象,但灵魂是我们无法触及的根本。
若想理解迷雾之城的真相,必须承认科学之外还有另一种秩序。”
林澈读完,久久不能平静。
她的科学信仰仿佛被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她开始意识到,也许科学不仅仅是解释世界的工具,它还可能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。
夜色降临,林澈独自走出图书馆。
迷雾依旧浓厚,城市似乎在等待着什么。
她抬头望着远处的高楼,心中涌起新的决心——她要揭开城市灵异历史的真相,找出科学与灵魂之间的联系。
林澈知道,这将是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。
她的世界己不再只是数据和公式,而是迷雾深处的未知和可能。
章节终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