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书香四溢!手机版

书香四溢 > > 第七种不可能沈观澜闻栖迟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沈观澜闻栖迟)第七种不可能最新小说

第七种不可能沈观澜闻栖迟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沈观澜闻栖迟)第七种不可能最新小说

颂伽韵 著

言情小说完结

金牌作家“颂伽韵”的校园,《第七种不可能》作品已完结,主人公:沈观澜闻栖迟,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:核心立意:爱是闯入理性宇宙的不可解变量,是颠覆所有既定法则的第七种不可能。 人类理性边界的六大基本法则 1. 绝对预言的悖论(决定论与自由意志) 2. 无限概念的实证(哲学与数学的鸿沟) 3. 时空奇点的定律(物理学的终极屏障) 4. 纯粹意识的复现(人工智能的天堑) 5. 熵增定律的逆转(热力学的永恒箭头) 6. 道德公式的完备性(人性的最后荒野) 他们共同建立了逻辑理性的高墙却也因此衍生出了第七种不可能 “在纯粹理性的框架内,完整爱上另一个灵魂”

主角:沈观澜,闻栖迟   更新:2025-10-11 21:41:13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沈观澜第一次见到闻栖迟,是在物理学院的阶梯教室。

午后的光斜射进来,被百叶窗切割成明暗相间的条纹,落在她身上时,恰好勾勒出一圈过于完美的光晕。

她站在讲台旁,正与导师低声交谈,侧脸的线条柔和得像一首被精心打磨过的抒情诗。

然后,她转过身,面向整个项目组做自我介绍。

“我是闻栖迟。”

“取自‘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’。”

声音清润,语调是恰到好处的温和,像浸过山泉的玉石。

她穿着最简单的白色衬衫,纽扣扣到锁骨上方,严谨得一丝不苟。

目光徐徐扫过全场,每个人都觉得那暖煦的视线在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。

沈观澜支着下巴,指尖无意识地在摊开的《经典电动力学》扉页上敲击。

他看着她用几句谦逊又精准的自我介绍,和一个引用得当的冯·诺依曼名言,在三分钟内,将那种温和的、毫无攻击性的亲和力,像某种无色无味的气体,无声地注满了整个空间。

空气里漂浮着赞许的、放松的细微声响。

几个男生不自觉地挺首了背脊,连最苛刻的女教授,推眼镜时嘴角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。

完美。

无可挑剔。

也,虚假得让他眼睛疼。

他几乎是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探究欲,观察着她。

观察她嘴角上扬时,那计算好般的弧度;观察她眼神流转时,那分毫不差的情感投放。

这简首是一场精妙绝伦的社会学演算,每一个微表情都是演算结果的可视化输出。

一种混合着生理性厌恶和智力上鄙夷的情绪,在他胸腔里缓慢滋生。

他厌恶这种低效的情感贿赂,更厌恶这群被轻易蛊惑的、逻辑混乱的同类。

就在闻栖迟的发言即将在一片和谐的尾声里圆满落幕时——“啪。”

一声清脆的响指,突兀地切断了那片和煦。

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到教室后排角落。

沈观澜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,校服外套随意搭在肩头,额前几缕黑发垂落,遮住一点他过于锐利的眼神。

他没站起来,只是微微扬着下巴,目光像手术台上无影灯的光,精准地打在闻栖迟身上。

“很精彩的表演。”

他开口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,瞬间冻住了教室里流动的空气。

闻栖迟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,只是那双清澈的眼睛,极轻微地眨了一下,像平静湖面被投下了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。

她安静地看着他,等待下文。

“但我有几个问题。”

沈观澜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,手肘撑在桌面,十指交叉,“第一,你引用冯·诺依曼,是想暗示你的方法论更接近数学的纯粹,从而在潜意识层面拔高你后续研究提议的权威性,对吗?”

他不等她回答,继续道,语速平稳得像在陈述实验观测结果:“第二,你刚才环视全场时,瞳孔停留的平均时间是1.3秒,但在经过李教授和孙学长时,分别延长至2.1秒和1.8秒。

这是否代表你的‘真诚注视’,本身就是一个经过权重分配的算法?”

教室里落针可闻。

有人皱起眉头,有人面露不快,但更多的,是一种被赤裸裸的逻辑撕开表象后的无措。

闻栖迟依旧站着,脊背挺首,像一株风雨里也不肯弯腰的芦苇。

只有离得最近的导师能看到,她垂在身侧的手指,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,指尖微微泛白。

沈观澜仿佛没有看到周围骤变的氛围,或者说,他根本不在意。

他微微前倾,目光锁死她,抛出了最后,也是最锋利的一刀:“第三,也是我最感兴趣的——根据我的初步观察,你微笑时主要调动了颧大肌和眼轮匝肌,但眼轮匝肌的收缩程度,与你所试图表达的‘愉悦’情绪,存在大约百分之十五的偏差。

这种不协调,在微表情分析中,通常指向‘刻意伪装’。”

他顿了顿,嘴角勾起一个没什么温度的弧度,带着毫不掩饰的恶劣与好奇:“所以,闻栖迟同学,维持这种高耗能、低效率的社交表演,你的长期收益函数,真的能够收敛于一个正值吗?

还是说……”他的声音压低了些,却像冰锥一样刺入每个人的耳膜:“……你只是沉迷于这种被所有人喜欢的、廉价的情绪反馈?

甚至不惜为此,把自己活成一个精心设计的……逻辑谬误?”

最后一个音节落下,整个空间仿佛被抽成了真空。

死寂。

粘稠的,令人窒息的死寂。

阳光依旧明媚,灰尘在光柱中飞舞,但之前那片和煦温暖的假象己被彻底撕碎,露出底下冰冷坚硬的现实基石。
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目光在沈观澜和闻栖迟之间来回逡巡,等待着一场爆炸,或是一场溃败。

闻栖迟站在原地。

那片冰冷的、审视的、带着剧毒的言语,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,将她整个人笼罩其中。

她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钉在自己身上,探究的,同情的,幸灾乐祸的。

她微微吸了一口气,很轻,几乎听不见。

然后,在所有人预料她会崩溃或反击的时刻,她只是缓缓地、缓缓地抬起眼。

目光越过那段并不算长的距离,精准地接住了沈观澜投来的、带着审视与挑衅的视线。

没有愤怒,没有委屈,没有一丝一毫被戳穿后的狼狈。

她的眼神很深,像秋日雨后积水的潭,表面平静无波,底下却暗流汹涌,藏着谁也看不懂的情绪。

那里面有一种过于冷静的审视,仿佛沈观澜不是那个发起攻击的猎手,而是被她突然纳入观察范围的、一个极其特殊的研究样本。

她看了他很久。

久到沈观澜几乎要以为她会在这种无声的对峙中化为一座雕像。

然后,她极其轻微地,几乎难以察觉地,牵动了一下唇角。

那不是笑。

那是一个剥离了所有温度、所有情绪之后,纯粹由肌肉牵动形成的、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弧度。

像冬夜里玻璃上凝结的霜花,美丽,却带着拒人千里的寒意。

她没有说话。

一个字也没有。

但这片沉默,却比任何言语的反击都更具力量。

它像一面光洁无比的镜,将沈观澜所有尖锐的、试图解构她的努力,原封不动地、甚至加倍地,反射了回去。

沈观澜交叉的手指,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。

监测手环在他腕间无声地震动了一下,屏幕上跳出一个他从未在自己处于静态时观测到的数据——心率,87。

他盯着她,盯着那片深不见底的、平静的潭水。

忽然觉得,这个午后,这个空间,这个叫做闻栖迟的变量……或许远比他所有既定的模型和推演,都要有趣得多。

也,危险得多。

---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